Jul 06

   在社会环境、政策等各种因素影响下,进口酒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变化。烈酒超过葡萄酒,位列进口酒类第一。

   2021年1-5月,进口酒类总进口量10.83亿升,进口额20.96亿美元,量额同比都有了大幅度增长。另外进口烈酒继续量额齐升,升幅扩大,总额超葡萄酒成为第一大进口酒类。

   在这一轮进口酒整体的调整期中,以白兰地、威士忌为代表的进口烈酒一直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成为穿越周期的存在,终于在今年迎来爆发期。那么,依靠进口烈酒的爆发能否带动我国进口酒整体的回暖反弹?

一、进口烈酒成第一大进口酒类

烈酒量额齐升,进口量5174.57万升,进口量同比增长44.74%;进口额7.7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4%,超过葡萄酒,成为第一大进口酒类。烈酒也是主要进口酒品类中唯一量额同时增长的酒类。

进口烈酒头部来源地前三位分别是法国、英国、德国,三国进口额总量约占进口烈酒总额的85%。白兰地以及威士忌在进口烈酒品类中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白兰地进口量1708.27万升,进口额5.0亿美元,而威士忌进口量1081.14万升,进口额1.52亿美元,占烈酒进口总额的19.5%。

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进口白兰地1708万升,同比增长74%,进口额5.0亿美元,同比大增149%,约占烈酒进口总额的64.3%。而且其进口均价同比增长41.3%。

排名第二的威士忌的增长进一步提速,今年1-5月其进口量为1081万升,同比增长44%,较1-4月增幅扩大7个百分点,进口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较1-4月增幅扩大20个百分点,占烈酒进口总额的19.5%。而且其进口均价同比增长55%。

2020年,全球烈酒销量增长32.7%。IWSR预计,2020-2024年,全球烈酒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4%。

博隽认为,全球市场对于烈酒的需求是持续增长的,这在疫情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进口烈酒在中国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消费升级以及对年轻消费者较为成功的培育。

而且今年中国已经正式核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王旭伟表示,在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烈酒进口来源地将更加多元化。随着RCEP生效,日本的威士忌、清酒等酒种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将上行,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玩家增多、饮用场景拓宽,进口烈酒进入最佳增长期!

与进口葡萄酒行业洗牌重整并淘汰一部分投机企业不同的是,进口烈酒在调整期并没有遭遇如此剧烈的洗牌,在这个领域的企业保持着稳中有增的趋势。

进口烈酒的增长首先是从消费端引发的,然后才是资本的深度介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进口烈酒的渠道正在扩容,从白兰地、威士忌的原有市场来看,KTV、酒吧、高档餐厅、会所等是其主要销售终端,而现在开始进入家庭消费。中国的进口烈酒饮用者主要为70后、80后和90后的高收入群体,且这一人群对高端进口烈酒的需求正在迅速提高。

三、葡萄酒进口量降幅趋“0”进口额微涨,反弹在即?

虽然第一大进口酒类的地位被烈酒取代,但进口葡萄酒仍然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葡萄酒进口量降幅不断缩小趋零,1-5月,进口量1.7亿升,同比下降1.1%,较1-4月降幅缩窄超6个百分点。葡萄酒进口额6.9亿美元,同比增长0.2%,这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进口葡萄酒在进口额上首次实现正增长。

由于澳洲葡萄酒遭遇“双反”制裁,使我国进口葡萄酒来源国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澳大利亚跌至第五,法国重回第一。

澳大利亚从最大进口葡萄酒来源国跌至第五,法国重回第一的宝座,智利抓住机会登上第二,而南非也实现了很大幅度的增长。

澳大利亚葡萄酒量额下降幅度都超过了80%,份额下滑至7.12%,排名下降到第五;智利、意大利、西班牙量额都实现了较大的增长幅度,均超过澳大利亚。其中智利葡萄酒进口量增长达到了42.94%,南非葡萄酒进口量增长达到了117.95%。美国、德国表现也很突出,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了77.59%、49.19%,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了38.12%、31.66%。

“因中国经济韧性强、市场体量大、疫情控制较好,更多酒类消费场景获得解锁,进口葡萄酒市场短期下行渐止,现回暖潜力,且中长期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博隽认为,“双循环”格局下,葡萄酒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中短期,进口葡萄酒仍为市场主力军,仍是中高端消费市场的首选。长期看,中国国产葡萄酒发展潜力较大,或形成中外葡萄酒竞争新格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