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09

11月7日,德州市德城区在进口冷链食品常规抽检中,发现1份外地于11月6日销往德城区的进口冷冻猪肉制品外包装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立即启动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对涉及的冷冻猪肉制品和运输车辆已全部封存,对产品及环境进行消杀,对密切接触者等全部进行集中隔离,同步开展核酸检测,所有隔离人员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博隽分析:
1、细心观察结论可以发现,无论是从厄瓜多尔进口的冻虾,还是从巴西进口的冻鸡翅,及广州食品进口报关海关到最近山东连续出现的进口猪肉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都没有发现密切接触者感染呈现阳性。因此,之前中国疾控中心表态:公众接触或食用冷链食品的感染风险很低,是事实。

2、进口肉类多为toB生意,即客户多为食品加工厂,餐饮连锁。进口肉类是此类客户长期原材料,且部分价格远低于国产肉类,对于包装检测有新冠病毒的恐慌效应实际影响不大,还有进口肉类特有的规格和切割方式,最终导致了进口肉类无法被替代。对于toC端,直接面对商超消费者的高端肉类进口占比很小,比如高端进口黑猪肉,或者进口虾,进口牛肉等,普通消费者对于进口肉类的恐慌对进口肉类的总体销量实际有限。

3、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国外厂家自愿暂停对华出口,或者是我国主动停止该国的进口。但对于贸易商而言,往往这又是利好,因为对于有库存的贸易商,货源稀缺意味着又一轮涨价的可能。

4、变化最大的是进口监管变得更加严格,检测更加频繁实际上也利好整体行业发展。对于正关进口肉,“水漂货”是最大的宿敌。今年在新冠病毒的“督促”下,海关稽查以及货物溯源变得越来越重要,走私货在市场逐渐寸步难行,下游则越来越需要证件齐全的正关货物应对检查,无疑更是利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对于进口贸易商而言,最大的担心,并不是包装携带病毒事件越来越多,而是因为新冠导致的需求端总体下滑,以及由于非洲猪瘟迫使国家推动全国范围生猪的过度重建。当加工厂停产或者餐饮倒闭越来越多,当生猪存栏暴涨,中小散户疯狂踩踏出栏,这才是我们进口贸易商们最不想看到的情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